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中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1、认真阅读,整体感知
一般要求孩子至少读三遍。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三年级的孩子还没达到倒读的水平,所以我现在还是引导孩子先读文章。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2、仔细审题,切忌粗心
首先要静下心来,认真读题。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有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粗心而导致失分的,例如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反而把加点的字给解释了。有的本是要求写近义词,结果却写成了反义词。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弄清题目要求。
3、按题目要求,完整答题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的文章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再次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可让学生用笔在文章中做一点相应的标志符号。
同时我们一定要提醒孩子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答题时间,先易后难是做阅读理解题目时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学会放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容易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4、用心检查,避免错漏
在做完阅读理解题后,不要马上就放到一边。要让孩子养成即时检查的习惯,马上就把这一部分的题目再通读一遍,以免发生做错或漏题的情况。当然在完成整张试卷后,还会有一次检查的机会,但即时检查也有好处,因为大脑的记忆理解还存在当前的状态。
有很多孩子就有漏做题的情况出现,尤其是那些加标点、划横线、划波浪线、找出中心句、选择正确拼音等这类题目,因为题目中没有括号和空格,孩子是最容易把它们放过的。
2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一、把品字词句作为训练主线
1.加强词语训练
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
如《罗盛教》一课中,作者用“摸、托、顶”三个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罗盛教三次抢救孩子的经过。 当罗盛教听到喊声,迅速地赶到出事地点,“猛地跳了下去,在水中摸了好一阵”,“摸”一词用得确切,表 示在水中寻找的动作,第一次没摸到孩子,意识到时间就是生命,他很快地钻入水中。
这次罗盛教把“孩子托 上来”了,“托”字用得十分贴切,说明罗盛教摸到孩子后,一心想的是把孩子先救上来,因此,他用双手高 高“托”起孩子,充分表现了他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第三次又钻入水中,“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孩子 慢慢地露出水面”,孩子是被“顶”出来的,“顶”字用得更加确切,这时他已经没有力气用双手托。
是用全 身最后一点力气把孩子救上来的,而自己献出了年青的生命。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 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2.加强句子训练
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 江上面”较难理解。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比喻句,讲清作者把“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比作“ 钢铁巨龙”。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钢铁巨龙”和“卧”两个关键词语去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理解全句。
这样 学生不但理解了句意(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引桥的坚固、巨大,又突出了引桥雄伟壮丽,而且还知道了理解这 类句子的方法,即先弄清把谁比作什么(也就是本体和喻体),理解了关键词语,再理解全句。
指导学生读懂总起句和过渡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教学《会飞的水》一课时,我抓住“水究竟是怎么飞起来的呢?”这个过渡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提出 这个疑问,目的在于激起读者接着往下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点出看的喷灌区不止一个,水飞起来的办法不 止一种。
3.加强段的训练
段的训练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划分段落。例如《一个粗 瓷大碗》一课,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初步了解每一自然段主要写的什么,接着引导学生把课文 分成两部分,同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并找出第二部分是重点段,然后从重点段入手进行分层训练。
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下,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把第二部分分成三层。当学生分层遇到困难时,就再让学生反 复读课文,看一看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得是否紧密,如果紧密就放在同一层里,如联系不紧密就把它分开。这 样帮助学生解决了分层遇到的问题。分完层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第二部分内容,归纳出每一层的意思。
第 一层写送碗;第二层写用碗;第三层写“丢碗”。再重读第二层并找出重点句“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 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引导学生体会赵一曼作为抗联政委,心里想 的不是自己,而是战士们,同战士们同甘共苦,表现她关心同志的高贵品质,这种精神是感人的,所以文章开 头写这个碗能使文章前后呼应,这样逐步反复训练,学生学会了划分段落和划分层次的方法。
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要从词、句、段入手,加强基本功训练,能为读懂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授之以渔,教给孩子阅读之葵花宝典
1.以抓学生预习辅导为突破,导之以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
如在教学《大海的歌》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
如教学《听》一课时,给学生的预习提纲是:①熟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的是谁?什么事?②利用字典学 习13个生字词;③结合课文理解“槿紫、凝神、溢到、生怕”等词语;④划分段落。
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打造精品高效课堂,促好的阅读习惯养成。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 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记一次乒乓球赛》一课时,单元训练项目是“掌握文章段落”,在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基 础上,交给学生掌握意义段的方法。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知道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按着“ 报名-预赛-决赛”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语句说出了段落大意,并学习这种分段方法。
本文后面有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回忆精读课时用的分段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 法。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己独立练习给课文分段、分层。
在《读读说说画画》上,为了巩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配有三篇课外自读课文,运用课堂学习的方法,经 过自己独立阅读,反复练习,分段,归纳段意,逐渐提高了学生分段,归纳段意的能力。
三年级的阅读量较大,如第五册教材,共4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36篇,略读课12篇)16个练习( 48篇课外自读)。教学时,如果平均用力,单篇教学既完不成教学任务,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运用精读带略读,课内带课外,一篇带多篇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3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
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有的同学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三、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有些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有时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直接用原话来回答问题。
四、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语言简洁明了,不要重复罗嗦,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五、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
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其他较有把握的题目。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题目。
4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
一、“读”的有效性
“读”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