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培养语文兴趣
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入门向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如何培养语文兴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生如何培养语文兴趣
一、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彰显教师魅力。
学生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不好和老师教得不好。一位老师对北京市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52%的学生认为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是由于不喜欢该科老师。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老师素质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业务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和养分。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国家规定的定期培训学习增长才干,也可以多借鉴书本知识。
“半桶水”的老师是难以教好学生的。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很注重学习,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方面很有建树。他读书广泛,追求大海一样的学问,并编著了不少书刊,据不完全统计,于老师是当今语文教师中写作数量较多的一位,发表了近百万字的专著文章,出版了数部专著。当然不是说每个老师都要像他那样,但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既然干这行就应倾全力干好,这是关系到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问题。
教师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重要,而容易结合学生造成感觉影响效果的是老师语言魅力的临场应变能力。教师的语言应该有春风化雨的作用。真挚热烈的情,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有了它,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赖,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爱屋及乌”地喜爱老师教授的知识。讲课时的语气很能表露教师的情感。所谓声气传情,它是口语表达的神行结合体,教师应具备用不同的音调表达不同的语意和感情的能力。
幽默风趣也是一种颇有魅力的艺术手法。富有幽默的教学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除疲劳,保持学习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用幽默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因此,幽默就如同“激发剂”,它能调动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临场应变能力也是体现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教师应该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很好地处理偶发事件,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失教师风范。
事实证明,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是一专多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培养自身能力,锐意进取,大胆创新。
二、把握良机,渲染语文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笑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语导或悬案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
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会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会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和接近学生的经历与生活,因此老师应该多角度地转换教法,使他们更深刻地感悟生活,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多角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自然会逐步增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讲个成语故事、唱一首歌、猜猜灯谜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以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设置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地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经常更新语文学习园地或语文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语文知识性讲座等,还可以适当刊登一些语文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的作文周记日记等;可以成立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资料、演讲、表演些短剧等,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语文竞赛活动,如:写作文竞赛、听写词语成语、朗诵比赛、背诵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协调师生感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对教学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所以教师应对学生有浓厚的感情,高度重视师生感情的交流,防止消除感情上的隔阂,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既应是师长,又要是朋友。
这种积极的态度应表现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习成绩、性格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诚挚的关注。学生期望教师注意并留下美好的印象的心理若能得到满足,期望表现自己的愿望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若能得到实现,那么学生将产生积极的思维、良好的心境。同时,这又是发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对某老师的好感,往往会由此发展成为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如果教师能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而且共同解决和承担任务,那么这种相互之间的交往会增进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直观激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时,我先让学生边听有关歌颂美丽的桂林山水的乐曲,边观赏桂林美丽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1、抓好预习环节,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第3条有这样一句话:“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其中,“良好习惯”便包括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既要坚持原则,适当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鼓励学生采取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知识。
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谈话:这篇课文的作者用朴素而又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文中描写的画面引人入胜,令人遐想,使我们读了以后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北国。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先认真地读读课文,想象一下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不同画面,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预习课文,有能力的同学把你们对某个画面的感受画下来。
检查预习情况时,我发现同学们预习得都很好,语言感悟能力强的同学,从插图上就可以体会出小兴安岭的美丽;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同学,借助练习题也能体会到小兴安岭的美丽。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用工具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背诵积累时,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话意思的方法,或采用体会叙述顺序的方法,或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还有的同学把自己阅读的感觉画出来。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并结合讲读课文内容引导大家读、议、欣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2、挖掘美育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享受是引起兴趣的条件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缺少美的欣赏,即使是最引人入胜的文艺性课文,也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相反,如果我们注意挖掘课文中的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欣赏、感受,那么,即使是不以文采、形象吸引人的说明文,也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课文中的这些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改革教学方法,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会给学生讲授许多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范文,往往不是文学大师们的神来之笔,就是精挑细选的文坛佳作,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典范之作。如何运用好这些典范之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那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在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阅读典范之作中潜移默化地产生学习兴趣。因为不管是讲课也好,指导学生自己去读也好,目的都是要教给学生读书、写作的方法。
课堂上抓住语文具有独特的朗读特色,教师范读,读出语文的神韵,让学生感到语文的美,也可以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经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读书又何尝不是呢?如,处理一些句式整齐、感情真切、比喻生动、句句有情的课文,我就以朗读作为引起兴趣的手段。
另外,我还经常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妙词佳句、优秀片段,欣赏体会作者的表现方法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边默读边对课文重点段落作圈、点、批、划、注。这样“五官”齐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能调动学生多方面的积极性,使他们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讲读中从题目直接导入中心,既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又达到了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的目的。
当然,教学中仅靠书本上的阅读远远达不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必须开展课外阅读,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巧借课文激趣中,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引入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往往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上的40分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最好延伸,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平时,我除了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之外,还组织了班级的“第二课堂活动”,即让学生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出《学习园地》,办《黑板报》。为了提高质量,要求每一个参与者必须自觉阅读各类报刊杂志、课外读物,以及电视中的各类新闻报道。要会观察,勤积累,还要把选中的材料编排精当、吸引人才行。这其实也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协作能力等,可谓一举多得。当一期令人满意的《学习园地》或《黑板报》出现在众人面前,成功的喜悦就是最好的动力,还用担心没有学习兴趣吗?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一、拼音教学增强趣味性
拼音教学一般来说较简单、枯燥,特别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要他们记住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的读法、写法和声调、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确实比较困难。小语教材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激发儿童兴趣出发,每一课拼音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情境图”,如“孙悟空大战哪吒”“小刺猬学认字母”“小猴子搭救同伴”等画面都是儿童乐见的,儿童一看便会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都会愿意学习。如:在教学声母“b,p,m,f”时,教师导入新课后,投影出示“爸爸带小朋友看大佛的情境图”,教小朋友念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通过谈话引出有关的声母,学生在观察、交流、念儿歌的故事情境中,会十分乐意学习“b,p,m,f”的形、声。
语文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且兴趣盎然的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应将活动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习的园地,游戏的王国。例如:教学单韵母“O”时,边念顺口溜“嘴巴圆圆OOO”,边做字母操。有
小学生如何培养语文兴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