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_关于春节的由来故事
推荐文章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每逢过春节,家家户户都放鞭炮、贴春联,有的还要在屋子里挂上万年寿星图,以示辞旧迎新,去邪免灾,来年幸福。大家知道春节是怎么来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春节的来历故事。
春节的来历—源于腊祭或蜡祭
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春节源于上古时期的腊祭或蜡祭。《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春节”条:“关于春节的由来,或说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段宝林《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节、蜡祭与傩》一文云:“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其源为上古的蜡祭。”
有些学者认为春节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王娟《中国的春节》一文中说:“从春节中的一系列仪式活动来看,春节应该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是古代人原始信仰之一——巫术的具体表现。所谓巫术仪式,就是原始人相信,通过人本身的意志和力量可以调整和控制自然事物的发展。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例如:饮食、祭祀、装饰、娱乐、游艺,以及春节期间的种.种禁忌,包括语言、行为、饮食等禁忌,都是围绕着避邪祈吉而展开的。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和表演等来驱赶或避开邪恶,并得到平安和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逐渐失去了其巫术的而演变成一种庆祝活动。”①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春节源于鬼节。徐华龙(春节源于鬼节考》中说:“其(按:指春节)时间在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暖和的春天即将到来之际。古时候人们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和生产力的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常为冬天的寒潮所侵扰,又为粮食的匮乏所提心吊胆,早春更是青黄不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老人和儿童首先会因饥饿、寒冷及其他各种恶劣的原因而相继死去。看到这种情景,人们会恐惧,会以为是鬼神的作祟。m‘一旦人们跨越了这样具有神秘色彩、使人战栗的节气,才会深感庆幸,欢呼雀跃,相互道贺,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俗而固定下来了。m‘因此,我们可以断言,春节的欢度是因胜鬼的缘故”。②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确“春节”这个概念,如果人人心中各有一把衡量“春节”的尺子,是非是很难说清的。《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春节”条解释说:“俗称‘新年,。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即夏历元旦(正月初一)。”这一解释就今天的现实而言是可以的,但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则缺乏周延性。如所周知,夏商周三代的历法并不完全相同,因而新年的开始日期也就各异。如果只将夏历的正月初一认作春节,而说殷历和周历的新年与后世的春节无关,恐怕是说不过去的。“春节”的应该是:华夏族旧历的新年年节。“旧历”指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各种历法,但不包括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
按照这一理解,春节源于腊祭的观点就不大能站得住,因为无论是夏历、殷历还是周历,腊祭都不在新年举行。腊祭是秋收之后庆祝丰收、报答众神之恩的祭祀活动,周代在夏历十月举行,这应该是继承了夏商的传统。汉武帝以后采用夏历,将腊祭改在十二月,这又是受周代传统影响的结果,因为夏历的十月是周历的十二月,这使人们形成了腊祭为岁终之祭的观念,所以汉代也将腊祭安排在岁末。春节是迎接新年的节日,至少在周代它与庆祝丰收的腊祭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春节的来历—源于巫术仪式
春节源于古代巫术仪式的说法不免过于宽泛笼统。远古时期的人但凡举行重要活动时几乎都有巫术仪式,所以巫术仪式说并没有切实解决问题。
春节的来历—鬼节说
鬼节说将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作为春节形成的根源,可以解释一些习俗的由来,像放爆竹、贴门神、饮屠苏酒等,无疑都是旨在驱邪求吉。但若将春节放到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观照,就会认识到驱邪还算不上是春节发生的动因。世界上凡是有“年”的时间概念的民族无不具有过新年的习俗。塔吉克族在农历三月过新年,土家族在农历七月初一过新年,畲族在农历十月底过新年,四川凉山彝族在农历十月和十一月之间过新年,普米族在农历十二月初六过新年,伊朗人的年节一般在公历3月21日,柬埔寨人的年节在公历4月13日,尼泊尔人的年节在公历4月份,埃塞俄比亚人的年节在公历9月11日,印度的年节在公历10月底,可见无论哪个季节,只要是新年,人们都有送旧迎新的庆祝活动。
春节的来历—迎接新年说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新年”条中说:庆祝新年是古老而普遍的传统,庆祝活动中往往包括斋戒、涤罪、振奋以及迎新送旧等仪式。复始更新是新年节日的本质,借创世周年纪念之机,重温创世的故事,祝福神灵,振兴宇宙,鼓舞人群,这种含义在世界各民族的习俗中都可发现,仅有较明显或较隐晦之区别而已。
年作为时序循环的一个周期,在新的周期开始之际,人们祭祀善神,祈求风调雨顺,驱避恶神,预防灾害发生,这是人的生存本能的自然要求,并不需要什么特殊背景的触发才会形成过新年的习俗。公历的元旦在世界各国都被定为节日,它的根据仅仅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而已。21世纪即将到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筹划着世纪庆典,何以故?无他,新的世纪开始而已。春节的出现与此同理。
春节的来历—春节始节年的概念时代
那么春节是何时出现的呢?由于文献不足,很难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不过作一些推论也未尝不可。春节既然是年节,它的出现不能早于人们有“年”的时间概念。年的时间周期比较长,人们要掌握它的循环规律不像“日”“月”那么容易。《尔雅·释天》中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唐虞”即尧舜。照此说来,早在夏代之前我国就已有了年的时间概念了。《尚书·尧典》中说,尧命羲氏与和氏观测天象,“敬受民时”。羲氏与和氏将一年测定为“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大约是后世的传说之辞,尧舜时代恐怕历法还做不到这么精确,但说尧舜之时已有年的时间概念则是无可置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国的农业起源很早,考古资料表明,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国先民已有比较发达的农业生产。距今七干多年的河北武安县磁山遗址曾发现80个有粮食堆积的窖穴,堆积的厚度有的竟达2米以上,充分说明当时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与季节密不可分,播种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歉收甚至绝收,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所以先民们不得不想方设法确定季节的变化。人类最早用来确定季节的标志应该是易于察觉的物候,“载”就是由物候而来的年名。“载”的本义《说文)释为“乘也”,即乘载之义,与年岁义无关。“载”用作年岁义当是“兹”的假借。“兹”的本义(说文》训为“草木多益”,确切地说是指草木开始滋生。素问·五藏生成篇):“此五味之合也,五藏之气也,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唐王冰注:“兹,滋也,言如草初生之青色也。”草木一岁一枯荣,草木开始滋生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所以“兹”引申而指年岁。孟子·滕文公下):“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高诱注:“兹,年也。”“载”与“兹”上古都是精母之部字,古音相同,故“兹”也写作“载”。
“年”是根据农业生产周期确立的岁名。年的本义说文)释为“谷熟”,远古时期复种率很低,一般一年就种一茬庄稼,谷物成熟一次就是一年,故引申指年岁。殷墟卜辞中就有“年”用于年岁义的例证。如(续》1·44·5:“自今十年有五。”前)4·7·8:“年十月,用。”①殷人使用的历法已经是阴阳合历,他们所说的“年”是历法年,与一个回归年的误差不超过一天,早已摆脱了对植物征候的依赖,所以“年”的年岁义的出现应该早在殷代之前。但跟“载”相比,“年”作为岁名的时间可能要略晚一些,因为人们对自生草木变化的认识要早于对庄稼生长周期的认识。
总之,我国早在夏代之前已有“年”的时间概念是不成问题的,有“年”自然就有过年的习俗,所以春节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古老的节日。
春节的来历_关于春节的由来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