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 >励志文学 >高考励志 >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时间: 文琼 分享

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淡化了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和灵活运用。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历史知识归纳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4)发展: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政府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

  一、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二、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2020高中历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知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最新汇总

高三历史月考的知识考点归纳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