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历史的方法,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在教学中对历史原理、规律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历史的分析方法和“公式”,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小编整理了历史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分析历史的方法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劳力、工具、技术等)+生产关系(方式)+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矛盾)+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如: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②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民主政治等。③文化:袁世凯尊孔复古;辛亥革命反封建思想不够彻底等。(二)外因:日本等国加紧侵略,民族危机依然深重;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维护统治)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矛盾③民族国家与天主教会的矛盾(世俗贵族与神权贵族矛盾)④广大人民群众与天主教会矛盾等等。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赋税+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人+商品+市场+货币+外贸(边贸)……
⑤经济结构或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明清经济:经济政策方面,先指出总体的重农抑商政策,再具体分析对外的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等。经济发展表现方面,从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水平、生产方式等具体变化,再到城市、商业、贸易的发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7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发展要素:包括工场手工业的技术积累;圈地运动提供劳力、原料;海外贸易和殖民带来资金、市场;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提供制度保障等。
②经济成分=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近代中国经济成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仍然占优势地位;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创办洋行、工厂等,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经济成分;(清、民国)政府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工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组成;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的私营企业,通常也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此外还有近代后期中共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⑶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两大集团、两大阵营的冷战与热战、对抗与妥协;集团或阵营内部的团结合作与矛盾冲突等;两极或两大阵营之外新的力量崛起等。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技术发明)(具体学科领域)
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文学+艺术+……
⑶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战争、十月革命、苏联解体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三、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
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大企业制度(垄断资本主义形成);造成产业结构变化,加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如两次战争的文化影响: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近代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如评价孔子: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接着按方面或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成就,再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⑵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局限+正义/非义)+结论…
如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先概述赫鲁晓夫改革实施的概况,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再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对其历史进步性、局限性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判,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以上各项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具体历史问题,灵活调整。
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一)、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呢?
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4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演变过程
分析历史的方法,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