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物理学习方法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第二轮复习方案

时间: 慧良 分享

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中,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如何才能在二轮复习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效益?小编整理了物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

  一

  积极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

  掌握知识的水平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而在考前、考中的心态调整水平是高考成功的软件。形象地说,高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作用越是突出。考试心态状况制约着能力的发挥,心态好就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心态差就可能失常发挥。有的考生平时成绩相当出色,可是一到正式考试就不行,问题就出在心理素质上。一些考生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实力,首先在心理上打垮了自己,因而发慌心虚、手忙脚乱,平时得心应手的试题也答不上来。

  考生带着一颗平常心去迎接高考,做最坏结果的打算,然后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想问题反而能够使心情平静下来,并能自如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另外,在复习的后期阶段,尤其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恰当地提出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实现它们,使自己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够不断地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偶然的失误,应准确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下一步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在后面的几个月时间里教师和家长应该做到多多鼓励学生,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学生遇到问题时也要及时地找老师寻求帮助和指导。

  二

  知识体系的细化

  把贯穿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关联起来。物理学科的知识构建重点放在课本定义、公式推导、研究现象上。如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是惯性定律,阐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所研究的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而动量定理所研究的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规律。

  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这四项工作:①基本规律和公式;②容易忘记的内容;③解题方法与技巧;④经常出错的问题。

  三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正确的解题过程应该是: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示意图,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

  物理解答题几乎都有一个特点,只要你会分析,审题方向没有错误,基本上能按照题目顺序罗列出表达式,即可联立求解。因此物理的难点在审题与分析上。高考对物理的考查不以计算能力考查为主,而是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图形图表读图能力、模型转化能力为主。特别是高考中的物理大题部分,大多数难题都是图形化试题。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

  1.审题能力应再提高

  ①第一遍读题(通读),头脑中出现物理图景的轮廓。头脑中的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与某些物理模型找关系,初步确定研究对象,猜想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②第二遍读题(细读),头脑中出现较清晰的物理图景。由题设条件,进行分析、判断,确定物理图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向。基本确定研究对象所对应的物理模型。

  ③第三遍读题(选读),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感悟和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排除后,对题目有清楚的认识。最终确认所研究物理事件的研究对象、物理模型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如何进行物理过程分析

  ①抓住关键状态分析。如题目中明显的转折提示:分开、一起、返回(回到)、恰好等词语。

  ②物理过程的界定和分析,即状态、过程的判定。物理力学是桥梁,非常容易和其他模块整合。因此物理复习先把力学过关。

  3.如何选择规律

  注意整理平时做题、模拟考试时的一些规律

  4.解题应再规范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③说明研究对象和研究的过程;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列原始方程式,不用连等式;列分步式,不列综合式;分行列式;⑤字迹书写认真,能快速辨认。

  四

  注重与化学、生物学科的联系

  既然是理科综合就不是只考物理一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合理分配好做物理、化学、生物的时间。在以往的理综练习中,绝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先做物理,他们认为物理很难,不如先把容易拿分的化学和生物做完。如果学生的生物和化学水平不是很高,往往留给物理的时间就很少了,所以考生要对这三门课的水平作一定的分析与评价,能合理的安排好时间,遇到难题跳过去,把时间用在会做的题上面。在理综考试中,总共有21道选择题共126分,所以能把选择题做好是拿到高分的关键,所以通常是建议学生先把这三门课的选择题认真做完。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案

  一、时间按排:2020年2月初至2020年4月初,大概两个月时间。

  二、专题安排:第一专题: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第二专题: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第三专题:动量和能量,第四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第五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第六专题:物理实验,第七专题: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第八专题: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法。

  三、在第二轮复习中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动量是今年高考首次列为的必考内容,但是动量和能量的综合要引起重视);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

  4: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3、在模拟训练中告诉学生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

  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

  二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三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

  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

  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第二类题: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是可望且能可及的目标。

  而且也说明这一方面对你来说是薄弱环节,因此要下狠功夫,绝不能含糊。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第二轮复习方案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记忆口诀大全

做物理的笔记方法

高中学的物理光学知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步骤技巧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与原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