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及文言文常考点

时间: 惠敏 分享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黄河的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马的诗句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桥的诗句

  1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卜算子 咏梅》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莲的诗句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春天的诗句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雨的诗句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酒的诗句

  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杜牧《赤壁》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

  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月的诗句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花的诗句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雪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思乡的诗句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雄心壮志的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哲理性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日的诗句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忧愁的诗句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关于树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初中语文老师花2天总结的文言文常考点!

  文言文句式之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d、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二(个)男新战死。

  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句及文言文常考点相关文章

雷雨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

小学语文的描写方法要点

小学语文描写方法有哪些及作用

初中语文学习6种方法及技巧

以想象为话题的高中作文5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