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 >学习方法 >各学科学习方法 >政治学习方法

高中政治哲学12个唯物辩证法的答题模板常见的知识性错误剖析

时间: 慧良 分享

高中政治的学习需要一些捷径,对于考试来说,就是一些答题的模板。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政治哲学12个唯物辩证法的答题模板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原理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即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注:注意题目中出现的重点、主要、关键、中心、首要、第一、核心等词体现这一原理

 

  8.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结合起来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

 

  9.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即事物发展原因原理

  原理内容:

  1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0.量变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即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

  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1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3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4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11.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

  即事物发展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

  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12.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高考政治哲学常识试题中,常见的知识性错误剖析

  1、把经济术语、政治术语和哲学术语混同起来

  【例题】200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五周年纪念日。这五年里,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香港经济保持了高度繁荣和稳定。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说明:

  a.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b.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

  d.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剖析】

  此题易误选a、c两项。而事实上,这两项的表述均非题干要求的哲学术语,而是政治术语和经济术语,但由于各自的表述本身具有准确性,因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与政治术语、经济术语不同的是,哲学术语是对具体问题的哲学反思,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2、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混同起来

  【例题】“人类要不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剖析】

  解此题最易错误在于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来评析这一观点,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却不符合答题要求,即“张冠李戴”,用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代替了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

  我们所学的唯物论,也称辩证唯物论,是结合了辩证法思想的唯物主义,侧重于对“世界是什么”的认识,主要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知识点。

  我们所学的辩证法,也称唯物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辩证法,侧重于对“世界怎么样”的认识,主要有联系和发展、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矛盾及其特点、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等知识点。

  此题参考答案为: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人类又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②上述观点只看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性,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3、把哲学道理和哲学原理混同起来

  【例题】“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一说法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剖析】

  此题学生容易误选c、d两项,主要原因在于分不清哲学道理和哲学原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道理,也可以简称哲理,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原理,指的是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

  此题c、d两项“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指出依据哲学原理的限定性,故要排除。b项虽是哲学原理,但不能作为从国情出发的哲学依据。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4、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两个方面表现混同起来

  【例题】号称“生命登月”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1年8月26日率先在中国取得突破:尽管参与时间最晚,但是我国科学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了所承担的染色体区域测序任务,在参与六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正确的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d.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高中政治哲学12个唯物辩证法的答题模板常见的知识性错误剖析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内容小结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小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内容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内容小结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