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 >作文 >初中作文 >初二作文 >八年级地理

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时间: 小恒 分享

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认为,学习的却如此,当你知道的东西越多时,你不知道的东西也会变得更多。好比你出去旅游,对所在地一无所知,寸步难行。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8、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的“鱼米之乡”。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增长速度较快:分布疏密不均。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人口多处和人口少处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3、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复杂多样。原因: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5、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八年级上册期末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6、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8、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的新疆。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1、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2、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3、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4、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35、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55、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6、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57、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58、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9、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占2.5%

  60、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6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

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与结业考试巧计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初中地理复习方法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归纳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