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 >作文 >初中作文 >初二作文 >八年级语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技巧

时间: 慧良 分享

孩子从上学开始,首先学的就是语文,可见语文的重要性,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学习语文开始的,语文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数、理、化、史、地、生等各门学科都离不开对文字的理解。因此同学们必须打牢语文基础。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9课《三峡》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

  字音:

  阙处( quē ) 襄陵(xiāng) 绝巘(yǎn) 属引(zhǔ) 沿溯(sù)

  飞漱(shù) 御风(yù)猿鸣(yuán) 曦月(xī) 素湍(tuān)

  长啸(xiào) 郦道元(lì) 林寒涧(jiàn)肃 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4.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0课《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 未寝(qǐn )

  相与(yǔ) 遂(suì)藻(zǎo) 荇(xìng)

  竹柏(bǎi) 猿(yuán)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4.重点问题

  (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1.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飞(yuān)戾天(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4.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第12课《唐诗五首》

  1.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诗魔”。

  2.文章思想内容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技巧相关文章

以品味为话题的作文800字满分作文

以品味为话题的作文800字初中作文5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范文10篇

我的遗憾700字话题作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名句默写与名著导读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