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一个学期将要结束,不知道大家的学习如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正确、美观、流利地抄写下面一段文字。(2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2分)
A. 枯涸(hé) 蜷曲 (quán) 酝酿 (niàng) 一丝不苟(gǒu)
B.收敛 (liàn) 肥硕 (shuò) 滑稽 (jī) 忍俊不禁(jìn)
C.憔悴(qáo ) 匿笑(nì) 静谧 (mì) 头晕目眩(xuán)
D.啜泣 (chuò) 感慨 (kài) 宽恕 (shù) 踉踉跄跄(niàng)
解析: B选项里“收敛”的“收敛”应读“liǎn”;C选项里“头晕目眩”的“眩”应读“xuàn”;D选项里“踉踉跄跄”的“踉”应读“liàng”。故选A 。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B )
A. 自作主张 持之以桓 洗耳恭听 赅人听闻
B.塞翁失马 恍然大悟 神通广大 瘦骨嶙峋
C.梦寐以求 仙露琼桨 疲倦不堪 更胜一畴
D.各得其所 美不盛收 不求甚解 一叶孤舟
解析:A选项里“持之以桓”的“桓”应写成“恒”; C选项里“更胜一畴”的“畴”应写成“筹”;D选项里“美不盛收”的“盛”应写成“胜”。故选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
A.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把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西游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大快人心的英雄梦!
D.201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十号,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
解析:D选项里“骇人听闻”是贬义词,不能用来修饰“神十”的发射。
5. 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B )( 2分 )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解析:本题也可采用“逐句淘汰法”。A句病因为并列不当。词或短语结合在一起,可发生并列关系,什么样的词语可以并列,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凡不合乎规律的并列,都属并列不当,产生病句。本题“全班同学”和“团员”这两个概念分类角度不同,二者语义交叉,不能并列在一起。应去掉其中一个。C句病因在于介词“通过……使”构成介宾关系,使得句子没了主语,应去掉其中一个介词。D句属于句式杂糅。一个分句结构已经完整,却又把它的宾语用作另一分句的开头,不仅使后面的分句缺少主语,而且整个句子都不通顺。可在“是世界上……”这一分句前加逗号,并且后一分句应改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6.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 A )(2分)
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B.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 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C.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D.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解析:B选项里“反对派们”“反对派们”时直接引用要加双引号;C选项里“.野花遍地是”后面应该加冒号,表示解释说明;D选项里“他对我说”后面是逗号,“说”在两边。故选A.
7.下面的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分)
A.《绿色蝈蝈》——散文——法布尔——德国
B.《西游记》——小说——吴承恩——中国
C.《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
D.《济南的冬天》——散文——老舍——中国
解析:A选项法布尔应该是法国作家。
8.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9. 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在横线上填写组成与全段和谐的比喻。(2分)
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一棵大树(一片树林);我是一支蜡烛,你们是一盏明灯;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一条大河。
10.走进名著。(共4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诗诗我国著名女诗人 冰心 的诗。蕴含 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并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在这成功后面所蕴含着的艰苦努力,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任何的成功,在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奋斗和努力,付出了血汗才能到达成功的巅峰哲理。《繁星》《春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诗 母爱 、童真、自然。
11.读下列寓言故事回答问题(2分)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不该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满足了自己的欲望或 人不该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捡了芝麻丢可西瓜 。
12.读下列材料,做题,(6分)
材料一:语文课上,老师强调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正是读书时,同学们要好读书,读好书。
材料二:据调查,现在大多数中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作业,课外补习班,玩游戏,聊QQ占据了,阅读时间越来越少。
材料三:《看书的外国人与玩手机的中国人》一文报道:和国外通勤族喜欢在公共交通上读书相比,中国人则更喜欢掏出手机刷微博、微信。记者出差看到有三位外国人与三位国人在候车,外国人只是静静看书,或相互间轻声聊天;国人则是人手一部手机,低着头,不停地把玩着。
(1)针对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谈谈对国人读书现状的看法(2分)
答:大多数人在玩游戏和刷微博、微信。
(2)为营造多读好书的氛围,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分)
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3)同学肖威除了做老师布置的的课堂作业,其他课余时间都在外游戏,写作时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他父母伤透了脑筋,劝他多读点优秀的课外书籍,他说书有什么意思,玩游戏多爽,如果让你去劝说,你会怎样说?(2分)
答: 肖威,古人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常读优秀的课外书籍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我的观点你同意吗?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共6分)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⑤《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4~16题。(9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3分)
A.一寺临河干(靠近) B.山门圮于河(倒塌)
C.阅十余岁(阅读) D. 但知其一(只)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奇妙的动物玩耍》,完成第17~20题。(10分)
奇妙的动物玩耍
①玩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通过玩,可以启发我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我们的创造力,那么动物呢,它们玩耍吗?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动物也是玩耍的高手,甚至有些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②和我们最亲近的狗,就是一个玩耍的高手,每当我们带着它散步时,它就会在你的前前后后跑来跑去,并且时常摆出前腿微曲,臀部后翘的姿势,不停地摇动尾巴,好像在告诉你:来吧,我在这里呢,和我一起玩儿吧。
③那么动物为什么要玩耍呢?科学家经过潜心研究发现,动物玩耍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演练。
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玩耍方式。 老虎、狼、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在刚出生不久,就接受父母的“特训”,练习伏击、突袭,练习短跑,为了提高它们的技能,它
七年级上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