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 >作文 >高中作文 >高二作文 >高二历史

2017-2018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知识汇总)

时间: 惠敏 分享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

  必修三期末模拟【岳麓版】

  1.国家主权高于“人们所能想像到的一切价值和一切意义”、“人所有的一切价值,一切精神的实在只能经由国家而有之”、“个人的最高义务即在安守其职责,作为国家的好公民”。以上文字体现了

  A. 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B. 洛克的分权思想

  C. 孟德斯鸠法学理论

  D. 卢梭人民主权论

  2.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

  A. 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 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 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 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

  A. 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B. 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

  C. 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 “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

  4.粱启超曾说史学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明确指出,历史认识的目的和任务是反映客观历史事实,这是新史学的灵魂,对此必须坚持到底、绝不动摇。这表明梁启超治史

  A. 看重史料来源 B. 重视分析史实

  C. 力求真是真非 D. 善于借鉴历史

  5.毛泽东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割据”理论形成于

  A. 中共创立时期 B. 国共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6.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 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 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7.美国《时代》周刊将互联网使用者推选为“2006年度人物”。这充分表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A. 计算机 B. 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 D. 原子能

  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许多新词,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这表明魏源

  A. 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关注西方新知识、新技术

  D.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9.伊拉斯谟经常嘲笑经院哲学家,攻击教会的陋习和教士的无知、懒惰和生活上的道德败坏,但他从未怀疑过罗马天主教会的本质和原则。从材料可知当时的人文主义者

  A. 宣扬人文主义 B. 否定教会神学 C. 反对教会腐败 D. 攻击封建专制

  10.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有―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

  A. 废离罗马教会 B. 信仰即可得救

  C. 王权高于教权 D. 简化宗教仪式

  11.王祯(1271-1368)是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下列发明成就属于他的是

  ①发明水排 ②创制木活字

  ③发明转轮排字盘 ④改进风力水车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2.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

  A.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B. 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3.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但到了儒道佛三家鼎力局面,还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武则天把佛教列为第一,唐玄宗又把道教列为第一。这说明

  A. 唐文化多元共荣 B. 佛道社会基础薄弱

  C. 君权的极度强化 D. 儒学地位相对稳固

  14.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浙江海宁人)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1897年11月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是( )

  A. 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

  B. 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

  C. 募集资金,壮大变法队伍

  D. 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

  16.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7.《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 开展民众启蒙 B. 进行社会改良

  C. 推翻君主专制 D. 发起国民革命

  18.宋代儒家尊崇“仁且智”,强调“知者不惑”的同时,又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这反映出宋代儒学

  A. 崇尚自身力量反对迷信鬼神

  B. 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为目标

  C. 理性意识与道德规范相结合

  D. 关注社会和谐崇尚君子风范

  19.2014年7月,人民日报网评论文章:“邓小平理论体系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夯实了物质文化基础。”下列相关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相符的是

  A. 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B. 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 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

  D. 论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0.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势》曾评说道:“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非特我中华学界之大观,亦世界学史之伟迹也!”这种壮观的历史场面的出现,其历史条件不包括

  A. 经济基础的变革

  B. 阶级关系的变化

  C. 对外交往的频繁

  D. 政治上的割据纷争

  21.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A. 《春秋》B. 《书》C. 《论语》D. 《诗》

  22.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绘画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B. 理学兴起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时代变化

  23.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那么,西方文明起源于

  A. 古希腊文明 B. 古印度文明

  C. 古巴比伦文明 D. 古埃及文明

  24.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结构雄伟而笔法秀丽,抽象之美近乎出神入化。下图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

  A. 笔画详备,结体严整

  B. 笔画简约,线条流畅

  C. 法度森严,清峻刚健

  D. 横平竖直,规矩整齐

  25.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数千名演员齐声吟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朝闻道,夕死可矣!”等格言,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思想

  A. 孔子B. 韩非子C. 荀子D. 老子

  26.张芳在《历史变革与西方歌剧的发展》中说:“在这样剧烈变动的社会现实下,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席卷英、法、德等国的……思潮,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下面能够体现该思潮的作品是

  A. 《战争与和平》 B. 《格尔尼卡》

  C. 《等待戈多》 D. 《悲惨世界》

  27.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缓解家庭内部矛盾

  B.强化纲常伦理观念

  C.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D.强调家长支配权利

  28.明初政府对百姓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之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晚明百姓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宋明理学发展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奢侈之风盛行

  29.先秦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

  A. 无为而治

  B. 兼相爱、交相利

  C.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30.古代成熟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A. 商代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三国两晋时期

2017-2018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知识汇总)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五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六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二单元)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