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 >励志文学 >高考励志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知识点冲刺总复习

时间: 燕纯 分享

学而不思则罔,在掌握知识点之后将其运用在解题中才是备考的好方法。备考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效果.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知识点冲刺总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语文知识点冲刺总复习一

  一、语文知识点20条

  1.小说三要素:

  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

  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

  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

  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

  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

  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

  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

  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

  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

  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

  (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

  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

  (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

  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

  按词性分三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

  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

  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

  A顺叙B倒叙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

  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

  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

  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

  A听到ListenB看到Look

  C写到WriteD说到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

  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

  A依据表达方式

  B找寻明暗线索

  C依据时空顺序

  D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

  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

  A对比写法

  B象征写法

  C烘托写法

  D以小见大写法

  E先扬后抑写法

  F虚实结合写法

  G夹叙夹议写法

  三、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冲刺总复习二

  高考语文古诗知识点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1.孔子语录(论语)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11.陋室铭(刘禹锡)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5.爱莲说(周敦颐)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huìxiāng)兮,又申之以揽茞(chǎi)。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chàchì)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kè)死以_,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yuán)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ɡòu)。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zhù)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jì)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cháng)。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jíjí)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高考语文知识点冲刺总复习三

  仿写题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D级)的考查题目,它有如下一些特点:(1)具有开放性,它不规定答案,所答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就行;(2)具有综合性,涉及知识运用的方面很多,语法知识的运用,修辞知识的运用等;涉及能力考查的方面也很多,首先要理解所提供的语言环境的特点,弄清题目暗含的要求,其次要根据题目中显性的和隐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最后还要组织语言正确地表述出来。

  一、类型讲解:

  句子的仿写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是对考生语言表达的综合测试。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从句式角度看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形式,也就是侧重于整句。

  1.嵌入式

  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如:

  例1: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 ;

  ,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参考答案:每一片树林里,都有森林的奥秘;每一块绿地里,都有草原的辽阔。(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一致,构成排比,给2分。每句的内容具有小中见大的逻辑性,给2分。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不完全一致,扣1分。语句生硬,不通顺,扣1分。)

  2.续写式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如:

  例2: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一-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快乐,快乐就像朝阳下跳跃的孩童,如朝霞似火。

  3.对联式

  例3: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翻阅忘晨昏(把"学问"当作动词) 知识贯中外 智慧包天下 才识贯中西(把"学问"当作名词)

  4.命题式

  例4:(04年江苏卷)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式仿写。如:

  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4分)

  [例句]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解析:仿句题是很能见考生功力的一种题型,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试卷,仿句题已经逐渐摆脱了那种为仿而仿的单纯文字游戏形式,不但考查考生语言能力,更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

  出题者以"粉笔"为例,抓住粉笔形与神之间的强烈反差,来展现考生平时司空见惯的微小事物身上所具备的深远精神,并要求考生将之迁移到同样熟悉的"橡皮"、"圆规"、"直尺"身上,写出富有创造性的答案。这类仿句短小精悍,于细微处见精神,要求考生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能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参考答案:

  橡皮:把污浊清除了,自己却消瘦了。

  橡皮:体积减小了,作业的正确率却提高了。

  圆规:旅途弯曲了,人生的道路却圆满了。

  直尺:重复着单调的劳动,却描绘出美丽的蓝图。

  活动二:探究例题

  一、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层次关系。

  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合规格。

  训练1:模仿给出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分析]这个句子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构成解说关系,第二和第三分句构成转折关系。第二分句中的"人比黄花瘦",第三分句中的"不肯过江东"分别照应第一分句中的"婉约"和"英气",且"婉约"与"英气"构成对立关系。

  [参考答案]我喜欢豪放中透出婉丽的苏轼,虽然多是"大江东去"的豪迈,但也有"不思量,自难忘"的寸寸柔肠;我喜欢疾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训练2: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请对照画线部分;另举一例,要求句式相同,结构一致。

  [分析]这个句子分别是朝代,人物,人物精神品格概括和人物的主要事迹;最后以反问形式点出该人物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

  [参考答案]①战国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伤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②唐代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③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④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二、分析修辞特点,把握隐含要求。

  仿写前应充分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或对偶或排比等必须严格遵守。同时还应把握其隐含要求。运用比喻,须把握本体与喻体有本质区别且必须有相似点的原则。运用拟人应注意事物的本身的特征。运用对偶时应注意句子形式的相同外,还应使句意相同或相近。运用排比时应注意:a 排比成串,至少三个;b 构成排比的语句内容要相关,语气要一致;c 字数不一定相等。

  训练3: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误例]真诚犹如一颗渺小的尘土,它带领我们漫游天际;真诚如同一道溪流,激情就是溪流中的鹅卵石。

  [解析]运用比喻,喻体必须恰当;另外,从给定的两个句子来看,两个比喻句是并列关系,在每一个比喻句的内部,前后的语意又必须衔接。如将"人生"比作"爱出谜语的顽童",下面紧接着就是写出其"爱出难题"的特点;如将"人生"比作"旅行","理解是前进的火把",说出了理解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而误例中第一分句比喻不成立,忽略了比喻的可比性;第二分句比喻成立,但解释语不搭配,因而不合要求。

  [参考答案]:真诚就像开满枝头的花朵,总是能结出友谊的果实;真诚好象一条清澈的小溪,心灵就是小溪的源火。

  三、分析句子的含义,把握意义指向。

  由于仿照的语句大多是要求富有哲理的,或意蕴含蓄的,这就要求仿写时必须领会句子蕴含的微言大义,句子的话题及感情色彩等。

  训练4:在下文横线上,根据提供的开头,仿照提供的句子,续写句子。

  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去遐想;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任听众自去体味。诗人作诗, , , ;教师讲课 , , 。

  [误例]诗人作诗,洋洋洒洒,感情挥洒淋漓尽致,让读者身临其境;教师讲课,循循善诱,讲解深人浅出,让学生如坐春风。

  [解析]在给定的例句中,"画家画花""留些天地""音乐家演奏""无声胜有声",都体现了画画及演奏中的"空白艺术",这也是例句的主旨,所以下文中"诗人作诗""教师讲课"也必须遵循这个主旨,即应体现"作诗""讲深"中的空白艺术,而误例中忽略了这一点,所以是不合要求的。

  [参考答案]诗人作诗,讲求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自去欣赏;教师讲课,言简意赅,故意引起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训练5:仿照下面画线句子,以"拒绝与追求"为活题,再补写三个句子,使之与画线句构成排比。

  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

  ① ;

  ② ;

  ③ 。

  [误例]拒绝毒品,是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拒绝平庸,是为了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拒绝贫困,是为了追求富裕的生活。

  [解析]例句的主旨是"追求独立的自我"。即与众不同,超越世俗观念的内容,因此,被拒绝的应是世俗所追求的,所崇拜的。而误例拒绝的的东西均为"所有人"本应拒绝的,与"独立的自我"相矛盾,因此这样的仿写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独立的个性;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

  总之,掌握了句式仿写的解题要领,再从自已平时在生活和书本中积累起来的语言材料库里,包括名言警句等,选择适合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能使仿写的句子神采飞扬,使思维的火花尽情绽放。

  活动三:小结探究体会

  "句式仿写"就是根据给定的句式依照这些句式再写几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或组成与之前后呼应的排比句。这种题型既能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又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深受命题者的青睐。那么,在高考中如何能取得"句式仿写"的满分呢?

  ●准确审题、有的放矢

  1.审主旨内容

  任何一句话或一段话都有一个中心,根据例句,审清仿句的内容主旨,做到内容一致。当然其中还涉及到感情一致、风格一致。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扬之情,那么仿写的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不协调、不和谐,就会显得牛头不对马嘴。

  2.审句式结构

  这种题型大多要求句式一致,那就要看例句是何种句式:是复句还是单句。如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也应一致;如是单句,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相一致。

  3.审修辞格式

  这种题型往往要做到修辞一致,这就要求考生对《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常用的八种修辞能正确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这八种修辞是比喻、比拟、排比、反问、对偶、借代、设问、夸张。如修辞使用不当,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明确思路:一定二仿三连

  第一步:确定对象(如仿句的主语、喻体等)。 第二步:遣词仿写。 第三步:连贯语句。

  ● 检查验证、融会贯通

  审视所仿写的句子,看它是否有语病,是否和原文内容一致、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融为一体。

  在考试中,如果能做到审题、解题、验证三者相结合,那么"句式仿写"这种题的解答就能万无一失了。

  活动四:实战演练

  1.(05年江苏卷)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5分)

  溪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欢快的旋律。示例:沙砾

  没有金子夺目的光芒,也没有雨花石古朴的典雅,但风雨中那声声的沙沙

高考语文知识点冲刺总复习相关文章

高三坚持的议论文2021五篇

高三作文梦想900字范文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三理想作文2021

高三理想作文话题范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