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化学暑假作业答案大全
推荐文章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下面小编整理2020高二化学暑假作业答案大全,欢迎阅读。
2020高二化学暑假作业答案大全1
1.D
考点: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葡萄糖含有醛基,故可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色沉淀,依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不含有醛基,故不能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不含有醛基,故不能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不含有醛基,故不能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D.葡萄糖含有醛基,故可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要注意含有醛基的物质,可与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2.A
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一般达1万以上、一般具有重复结构单元.
解答:解:A.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葡萄糖是单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蔗糖属于二糖,葡萄糖属于单糖,相对分子质量不很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难度较小,清楚高分子化合物概念及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即可解答.
3.B
4.D
解: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故A正确;
B.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若变蓝则水解不完全,故B正确;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故C正确;
D.因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故D错误.
故选D.
5.D
6.B
略
7.A
略
8.(1)H2SO4;NaOH;Cu(OH)2;
(2)否;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加入碘水,看是否变蓝,若变蓝说明部分水解,若不变蓝说明水解完全.
解:(1)淀粉需要在稀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所以A为H2SO4;得到的砖红色沉淀为氧化亚铜,说明试剂C为Cu(OH)2混悬液,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前需要用NaOH溶液中和,则B为NaOH,
故答案为:H2SO4;NaOH;Cu(OH)2;
(2)由于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前必须加入NaOH溶液中和,
故答案为:否;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淀粉遇到碘单质显示蓝色,所以向溶液中加入碘水,若变蓝说明淀粉没有完全水解,若不变蓝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故答案为:加入碘水,看是否变蓝,若变蓝说明部分水解,若不变蓝说明水解完全.
9.(1)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
(2)①C12H1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②(C6H10O5-)n+nH2OnC6H12O6
淀粉葡萄糖
解析A遇碘水变蓝色,则A为淀粉;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且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故B为葡萄糖,C为蔗糖。
2020高二化学暑假作业答案大全2
一、选择题(本题共7道小题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正价依次升高
C.N、O、F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D.Na、K、Rb电负性逐渐减小
2.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
A.Na+的轨道表示式:
B.Na+的结构示意图:
C.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D.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1
3.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R、T、Q、w、Y具有如下信息:①R、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Q是地壳中含量的元素,R与T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Q的核电荷数;③w与R同主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Q、w、Y的原子半径大小为:T乙甲
D.甲、乙和丙分子均为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3)由元素J、C、E组成一种化学式为J(CE)的配位化合物,该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
一20.5℃,沸点为103~C,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该化合物的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有()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范德华力E.氢键F.配位键
Ⅱ.(1)BCl3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种。写出与BCl3结构相同的一种等电子体(写离子)。
(2)科学家测得胆矾中既含有配位键,又含有氢键,其结构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
①胆矾的化学式用配合物的形式表示为的
②胆矾中SO42-的空间构型为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0道小题,,共0分) 试卷答案
1.C
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A、根据Na、Mg、Al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析;
B、根据P、S、Cl最外层电子数目=元素的正价(氧、氟除外);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第IIIA和第VA族反常;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弱.
解答:解:A、Na、Mg、Al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别为11、12、1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3,逐渐增多,故A正确;
B、P、S、Cl最外层电子数目分别为5、6、7,正化合价分别为+5、+6、+7,故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第IIIA和第VA族反常,O、N、F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弱,则Na、K、Rb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明确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A
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或写为[Ne]3s1,Na+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Na为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所以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s1,轨道表示式用箭头“↑”或“↓”来区别自旋方向的不同电子,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轨道表示式用一个方框或圆圈表示能级中的轨道,用箭头“↑”或“↓”来区别自旋方向的不同电子,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2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内,且自旋方向相反,所以Na+的轨道表示式:,故A错误;
B.Na+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或写为[Ne]3s1,故C正确;
D.钠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Ne]3s1,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高考常见题型,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把握电子排布式和轨道式的书写方法.
3.B
知识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答案解析:B解析: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R、T、Q、W、Y,Q是地壳中含量的元素,则Q是O元素;R与T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Q的核电荷数,且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单质层数,则R是H,T是N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且Y的原子序数大于O元素,则Y电子层数为3、其最外层电子数是3,则Y是Al元素;W与R同主族且W原子序数大于O而小于Al,则W为Na。
A.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元素T、Q、W、Y的原子半径大小为:Q
错误;B.元素Q与W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分别是Na2O、Na2O2,氧化钠、过氧化钠中含有相同比例的阴、阳离子,其阴阳离子之比为1:2,正确;C.Q与Y组成的常见物质是Al2O3,氧化铝是一种两性物质,错误;D.由Y和T组成的物质AlN,AlN属于原子晶体,在电子和陶瓷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可以直接由单质Y和T在高温下生成,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明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原子结构确定元素,再结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来分析解答,注意过氧化钠的阴阳离子分别是过氧根离子和钠离子,为易错点。
4.D
考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分析:A.根据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判断;
B.上下两个顶点与中心R原子形成的键角为180°,中间为平面三角形,构成三角形的键角为120°,顶点与平面形成的键角为90°;
C.RCl5RCl3+Cl2↑;
D.R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5个共用电子对.
解答:解:A.键长越短,键能越大,键长不同,所以键能不同,故A正确;
B.上下两个顶点与中心R原子形成的键角为180°,中间为平面三角形,构成三角形的键角为120°,顶点与平面形成的键角为90°,所以键角(Cl﹣R﹣Cl)有90°、120、180°几种,故B正确;
C.RCl5RCl3+Cl2↑,则RCl5受热后会分解生成分子立体结构呈三角锥形的RCl3,故C正确;
D.R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5个共用电子对,所以RCl5中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0,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键角、键能、8电子稳定结构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题目中分子的立体结构图.
5.C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由于为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能为8,故W、X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3,且X原子序数较大,故W处于第二周期,X处于第三周期,可推知W为C元素、X为Al元素,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则Z为Cl,Y为Al到Cl之间的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解: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由于为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能为8,故W、X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3,且X原子序数较大,故W处于第二周期,X处于第三周期,可推知W为C元素、X为Al元素,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则Z为Cl,Y为Al到Cl之间的元素.
A.若Y为Si,则电负性Si
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XYZW,故B错误;
C.Y、Cl形成的分子可以为SiCl4,为正四面体构型,故C正确;
D.WY2分子应为CS2,结构式为S=C=S,分子中δ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1:1,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涉及原子电负性、半径比较、化学键、分子结构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Y元素的不确定性,难度中等.
6.B
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B.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C.甲烷为正四面体,二氧化碳为直线型,水分子为V形,氧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排斥大于成键电子对,键角小于甲烷,据此判断键角;
D.离子电荷相同,离子半径越大离子键越弱,物质越不稳定.
解答:解:A.F﹣、O2﹣、N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F﹣Na+,Li+电子层最少,故离子半径最小,则微粒半径:O2﹣F﹣Na+Li+,故A错误;
B.非金属性CC,酸性:HClO4H2CO3,故B正确;
C.甲烷为正四面体,二氧化碳为直线型,水为V形,氧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排斥大于成键电子对,故其键角小于甲烷,即分子中的键角:CO2CH4H2O,故C错误;
D.离子电荷相同,自上而下碱金属离子半径减小,故离子键强度LiClNaClKClRbCl,故稳定性LiClNaClKClRbC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微粒半径比较、元素周期律、键参数、晶体类型与性质等,注意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键角.
7.D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率的关系
解析: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可知Y为Si;X、Y、Z、W同周期,都处于第三周期,由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X为Na、M为O;Z、M同主族,则Z为S;原子半径:ZW,则W为Cl。A.钠和氧可以形成Na2O、Na2O2,故A错误;C.因水分子中存在氢键,所以水的沸点,沸点为H2OHClH2S,故C错误;B.元素Y(Si)、Z(S)、W(Cl)的单质晶体分别属于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故B错误;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如氯气和臭氧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性质关系应用,难度中等,“Y是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是推断突破口,注意D选项中高纯硅的制备原理,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8.(1)①三角锥型;sp3;②3;
(2)①强;平面三角形;三角锥形;
②H2SeO3和H2SeO4可表示为(HO)2SeO和(HO)2SeO2,H2SeO3中的Se为+4价,而H2SeO4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更易电离出H+.
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分析:(1)①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分子空间构型,根据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判断杂化方式;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的氮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每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π键计算;
(2)①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与氢元素的结合能力越强,则其氢化物在水溶液中就越难电解,酸性就越弱;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
2020高二化学暑假作业答案大全3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Na、Al、Fe、Cu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今日作业】
1.“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高强度钢Q460是支撑“鸟巢”的“骨架”,其中除含有铁元素外,还含有Mn(锰)、Ti(钛)、Cr(铬)、Nb(铌)等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Q460属于合金B.Q460的硬度比纯铁的硬度大
C.Q460不能被酸腐蚀D.钢是用量、用途最广的合金
2.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①H2S+O2,②Na+O2,③Cu+HNO3,④Fe+Cl2,⑤AlCl3+NH3?H2O,⑥Cu+S,⑦Na2CO3+HCl。在不同条件下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A.①②③⑦B.①③⑤⑦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3.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饱和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4.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按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加水溶解,有沉淀生成的是()
A.Na2CO3、NaAlO2、NaOHB.FeCl3、K2SO4、KSCN
C.CaCl2、NaHCO3、HClD.AlCl3、Ba(OH)2、HNO3
5.将黄豆粒般大小的金属钠置于一铝片上,在铝片下用酒精灯加热至钠充分燃烧,移去酒精灯后,在铝片上有淡粉末生成。过一段时间后,铝片上的粉末变成带有白色泡沫的潮湿液体。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泡沫里存在混合气体
C.上述实验中还存在反应:2NaOH+Al2O3===2NaAlO2+H2O
D.上述实验中还存在反应:2NaOH+2Al+2H2O===2NaAlO2+3H2?
6.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
物质编号物质转化关系abcd
①
FeCl2FeC13FeCuCl2
②NONO2N2HNO3
③Na2ONa2O2NaNaOH
④Al2O3NaAlO2AlAl(OH)3
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
★7.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可能是葡萄糖
B.1molCuSO4在1100℃所得混合气体X中O2一定为0.75mol
C.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为3∶2
D.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8.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
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9.A~N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化工生产上的重要原料,单质M是目前使用量的金属,常温下B、E、F为气体,G为无色液体,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其中有些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经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工业上用A制取N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与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②另取20gA全部溶于150mL6.0mol/L盐酸中,得溶液C;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1.12L(标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④用KSCN溶液检验时,溶液D不变色。
请填空:
(1)①中产物中的单质B是________。
(2)②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150mL,则该溶液中c(Mg2+)为__________,c(Fe2+)为__________。
【答案】
1.C2.A3.C4.D5.A6.A7.B8.C
9.(1)Fe3O4
(2)2NaCl+2H2O=====通电NaOH+Cl2↑+H2↑(3)2Na2O2+2H2O===4Na++4OH-+O2↑
(4)Fe3++3H2O====△Fe(OH)3(胶体)+3H+(5)3Fe+4H2O(g)=====高温Fe3O4+4H2
10.(1)Fe
(2)Fe2O3+6HCl===2FeCl3+3H2OMgO+2HCl===MgCl2+H2O
(3)Fe+2H+===Fe2++H2↑Fe+2Fe3+===3Fe2+
(4)0.67mol/L2.3mol/L
2020高二化学暑假作业答案大全4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H、C、N、O、Si、S、Cl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今日作业】
1.尘肺病是一种典型的职业病。据专家称:颗粒直径较大的粉尘往往通过黏液分泌及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随痰排出,只有直径小于7微米的呼吸性粉尘才有可能进入肺泡,并引起肺间质的广泛纤维化,引起尘肺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从事水泥搬运的工人易患尘肺病B.从事硅酸盐工业的劳动者都易患尘肺病
C.粉尘和水蒸气等形成的烟雾属于胶体D.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的石棉绒成分是硅酸盐
2.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或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稀和碳酸钠B.氧化铜和稀C.碳和浓硫酸D.铜和浓
3.已知下列反应:Cl2+H2O===HClO+HCl,2HClO2HCl+O2↑。若将两方程式叠加,得:2Cl2+2H2O===4HCl+O2。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说明,Cl2可以把H2O中的氧置换出来
B.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是O2
C.该反应说明,氯水久置即成为稀盐酸
D.该反应说明,氯水久置,酸性增强,漂白能力减弱
★4.现有H2SO4、BaCl2、K2CO3、FeSO4和氯水五种溶液,有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图中每条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X一定为H2SO4B.Y一定为K2CO3
C.Z可能为氯水D.M、N必定各为BaCl2、FeSO4中的一种
5.无色的混合气体甲中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气体甲经过下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可能为()
A.NH3、NO2、N2B.NH3、NO、CO2C.NH3、NO2、CO2D.NO、CO2、N2
6.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装有液体),将液体加入到广口瓶(装有另一种物质)中,两装置中的气球(干瘪)都有明显地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影响,以及外界和广口瓶间热量的传递影响)。则所用试剂不可能是()
A.甲:H2O和CaO(固体);乙:H2O和NH4NO3(固体)
B.甲:盐酸和Na2O2(固体);乙:亚硫酸钠溶液和氯气
C.甲:NaOH溶液和CO2;乙:盐酸和NaHCO3溶液
D.甲:浓H2SO4和蔗糖(固体);乙:H2O和NO2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I更难溶
C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Fe2+、Br-、CO32-、I-、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①在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②向橙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时无沉淀产生;③橙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组是()
A.Na+、Br-、CO32-B.Na+、I-、SO32-C.Fe2+、I-、SO32-D.Fe2+、CO32-、Br-
9.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_______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硫酸与的混合液,取出其中10mL,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将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得质量为9.32g。另取这种溶液10mL与4mol/L的NaOH溶液25mL恰好中和。则:
(1)混合液中c(H2SO4)=________mol/L,c(HNO3)=________mol/L。
(2)另取10mL的混合液与0.96g铜粉共热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L(标准状况)。
【答案】
1.B2.D3.A4.A5.B6.C7.D8.A
9.(1)浓盐酸四氧化三铁
(2)2H2O2=====MnO22H2O+O2↑KClO3(3)4HCl(浓)+MnO2====△MnCl2+2H2O+Cl2↑
(4)铁粉KSCN溶液溶液变红
10.(1)42(2)0.224
2020高二化学暑假作业答案大全5
【一】
1.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是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p能级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Z元素
D.X元素是电负性的元素
解析:根据五种元素所处位置,X、W、Y、R、Z五种元素分别为F、P、S、Ar、Br。P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S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要略大,A项错误;Z的阴离子比R原子多一个电子层,B项错误;W元素的p能级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C项错误;X是所有元素中非金属性的元素,D项正确。
答案:D
2.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
B.根据主族元素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正价都是+7
C.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趋势,推出Ar的电负性比Cl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解析: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小,A错误;卤族元素中F没有正价,B错误;Ar最外层已达8个电子稳定结构,电负性比Cl小很多,C错误;H2CO3的酸性强于HClO,所以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离子方程式为CO2+ClO-+H2OHC+HClO,因此只有D项正确。
答案:D
【二】
1.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B.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
C.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为零
D.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了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
解析: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人们常用小黑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大;点稀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小,这就是电子云。1s电子云界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几率)不为零,只是出现的概率很小。
答案: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之一
B.“量子化”就是不连续的意思,微观粒子运动均有此特点
C.玻尔理论不但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而且还推广到其他原子光谱
D.原子中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像火车一样高速运转着
解析:A项氢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C项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对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却遇到困难。D项原子中电子没有确定的半径,原子半径是电子运动出现的“区域”。
答案:B
3.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A.ns2np3B.ns2np5
C.ns2np4D.ns2np6
解析:电子结构为ns2np3的原子,p轨道半充满,为稳定状态,不易失去电子;电子结构为ns2np6的原子,p轨道全充满,为稳定状态,不易失去电子;B、C选项相比,电子结构为ns2np4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p轨道达到半充满稳定状态,更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C
4.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化合价、电负性、第一电离能、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因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答案:D
5.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2s22p2和2s22p4
B.3s23p4和2s22p2
C.3s2和3s23p5
D.3s1和3s23p5
解析:A项为C和O,能形成CO2;B项S和C,能形成CS2;C项为Mg和Cl,能形成MgCl2;D项为Na和Cl,能形成NaCl。
答案:D
【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7道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则其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
C.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体系不可能为中性
D.碳、氮形成的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
2.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
Na2ONaClAlF3AlCl3BCl3Al2O3CO2SiO29208011291190-1072073-571723据此做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是离子晶体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3.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D.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4.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乙醇或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B.NaCl和SiC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类型相同
C.24Mg32S晶体中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1:1
D.H2S与Si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7.以下比较中,正确的是()
A.微粒半径:F﹣O2﹣Na+Li+
B.电负性ClC,酸性:HClO4H2CO3
C.分子中的键角:CH4H2OCO2
D.稳定性:LiCl
填空题(本题共3道小题8.(1)下图曲线表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按递增顺序排列)和其常见单质沸点的关系。其中A点表示的单质是(填化学式)。
(2)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3)氧化亚铜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四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个铜原子。
(4)很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
(5)已知HF与F-通过氢键结合成HF2-.判断HF2-和HF2-微粒间能否形成氢键,并说明理由.
9.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制备BF3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
(3)在BF3分子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立体结构为;
(4)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各氮原子、各硼原子.
10.现有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常温下X元素单质的密度在自然界中最小,Y是短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原子序数之比的原子,Z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s亚层电子总数与p亚层电子总数相等,且Y与Z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W是常见的有色可变价金属单质,常温下可溶于Y的价氧化物水化物中,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1。
⑴Y与W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
在1个晶胞中,W离子的数目为。
⑵在Y与X形成的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⑶X与Y形成的气态物质在X与Z形成的气态物质中有很大的溶解度,其原因是存在氢键,若在两种氢化物的混合溶液中,再滴加少量的乙醇,则分子间存在种不同类型的氢键。
⑷Y与Z可形成化合物Y2Z。
①请写出一种与Y2Z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②请预测Y2Z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⑸Y与Z元素相比,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谁大?(用元素名称回答)。
⑹X的氯化物与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可形成配合物[W(YX3)4]Cl2,1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个。
试卷答案
1.A
知识点:化学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答案解析:A解析:A、共价化合物中只能存在共价键,不能存在离子键,则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则其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故正确;B、物质不显电性,所以有阴离子存在的物质中一定存在阳离子;但是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金属阳离子,没有阴离子,错误;C、根据反应2H2S+H2SO3=3H2O+S↓可以知道:氢硫酸和亚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错误;D、碳的氢化物又多种,如苯,常温下为液体,故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共价键及物质的分类等,为小综合习题,注重高频考点的考查,把握化学键的形成与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等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利用实例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是易错试题。
2.B
解析:熔点高的含离子的是离子晶体如Na2O、NaCl、AlF3、Al2O3或熔点高,不含离子的是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低的是分子晶体,如AlCl3、BCl3、CO2,因此B错误。
3.C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A、根据玻璃态水与液态水密度的关系考虑;
B、根据玻璃态水与液态水密度的关系考虑;
C、根据水的状态来分析;
D、根据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
解答:解:A、由玻璃态的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质量不变,所以体积不变,故A错误;
B、由玻璃态的水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质量不变,所以体积不变,故B错误;
C、由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可知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故C正确;
D、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是分子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重要信息: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
4.A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2020高二化学暑假作业答案大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