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整体性
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⑵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2. 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生产功能
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平衡功能
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
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
③物种平衡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 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同地区,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 三种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定义
主要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带状,沿着纬度变化作有
规律的更替,即南北更替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
低纬和高纬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沿着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更替,即东西更替
由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异规律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大
低纬的高山地区
3.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使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很不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例如:
⑴沙漠中的绿洲;⑵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缺失
4.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
表1. 气候分布规律图
表2. 陆地自然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①水平运动(为主):形成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垂直运动(为辅):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
—————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的高低起伏
2.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
能
量
来
源
风化
作用
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使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碎屑物质。如石蛋地形、棒槌山
普遍
侵
蚀
作
用
流水侵蚀
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